课件编号11249832

【备战2022】中考文学文化常识高分攻略之中考语文二轮 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3次 大小:7339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考,备战,2022,文学,文化,常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2年中考文学文化常识高分攻略之知识精讲 考查范围 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化典籍、《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等。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概要识记。让时间、国别、体裁穿针引线,将众多文学常识连成一体;了解教材中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了解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开复习。识记中外著名作家的生活年代、字号、国别字号、国别;了解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熟记名言警句;识记古代称谓习惯、文化习俗、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具体如下: 1.古代对年龄的称谓;2.科举制度(乡试、举人);3.古诗文中的借代(社稷、桑梓、庙堂、汗青);4.古代文体(铭、歌行体、说)常识;5.对联常识;6.唐诗、宋词、元曲即文学流派;7.古今中外文学大家(陶渊明、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文天祥、吴敬梓、鲁迅、茅盾、余光中、莫泊桑、契诃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莎士比亚、纪伯伦、罗曼·罗兰等)及其作品;8.古代对死亡的称谓;9.先秦文学;10.古代方位、月亮别称、谦敬词;10.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孩子形象、女性形象、智慧形象、奴才形象等);11.史书体例;12.文学意象;13.“六书”“六义”、与“三”有关的称谓、文房四宝等;14.作品的思想情感. 考 点 1.考查考生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主要考查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课内的考查点以名作家及其作品为主;课外的考查点主要以考查四大名著为主,也涉及外国名著。 考查考生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把握情况,其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文学)为重点。 题型分值 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图表卡片题、连线题、简答题等题型,还有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等开放性题型以及对联、语言表达等综合性的考查题型。分值在2—6分之间。 命题特点 从单一的常识性考查趋向于综合性、应用性考查。多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考查。表面上考的是知识,实际上是通过对文学知识的考查,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的命题方式 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多结合诗文名句的积累运用来考查。 作家、作品、内容、人物的搭配与判断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考查。 对文学名著知识的考查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的考查比较频繁。考查越来越深入到对小说具体情节、人物等的掌握与评价;用填空或问答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是近年来常见的命题方式。它既可以考查作品、人物、情节,还可以从考生的感想、体会的角度来反馈对名著的了解情况。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各抒己见。今后一段时间,这类题型仍是中考语文的热点。 满分技巧 1.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仔细回忆所读名著,根据提供的信息搜寻相关的知识点。 2.解答这类题目关键还要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理解类题目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感悟类题目主要是对人物的评述、对内容的评析探究、以及对人物的思想探究等。注意理解的准确和感悟的角度。 4.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