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50328

【真题精练】高考生物二轮课时作业 22染色体变异与育种(ppt版+Word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6433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染色体,+Word,ppt,育种,变异,真题
    课时作业22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双峰一中月考)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对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D.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组别中最高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A项正确。二倍体草莓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加倍成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B项正确。秋水仙素不能对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项错误。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D项正确。 2.(2021·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 D.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解析: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乙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丙细胞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丁细胞中的“十字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C错误。一个丙细胞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其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联会出现异常,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HAa、hBb或HhAB、ab),D正确。 3.(2021·湖北武汉武昌调研)下图为果蝇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某些基因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染色体1、3、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7、8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中,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基因B、D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基因A和B位于1、2这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一个配子中同时出现基因A和B,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1、2这对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所致,X和X(即图中的7、8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配子中同时出现X和X,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7、8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X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D错误。 4.(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月考)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