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67915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7.短文两则 爱莲说 学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16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
  • cover
爱莲说 【学习目标】 1.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于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4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难点】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说”的文体特点。 《爱莲说》的“说”是一种_____,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_____,是_____时著名的_____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 )濯( )涟( )亵( )噫( )鲜( ) 3.解释划线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不蔓不枝( ) (4)香远益清 ( ) (5)亭亭净植(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7)花之隐逸者也( ) (8)花之君子者也( ) (9)陶后鲜有闻( ) (10)宜乎众矣( ) 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 (3)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 2.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问题探究。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 )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 )、( )、( )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 )( )”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 )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五、课堂达标测试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_____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 6._____是古代诗文常用的( )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_____ 7.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 风筝:_____。 8.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4 /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