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81527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 教案、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372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
    《马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寓意。 3.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寓意。 2.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环节】 1.朗读课文(朗读训练) 2.课文分析(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感知课文)   3.课文小结(学生说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师:上课(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马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明确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下面我们朗读课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朗读。   师:好!我们来听录音,听录音时要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动、轻重音等。(多媒体播放录音)   生:出神地听。 师:听完了录音,我们来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师:特别强调“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式的朗读。 师:下面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屏幕展示): 【合作探究】 1.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2.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谁造成的?食马者为何这样对待千里马呢? 4.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此刻,它期待谁的出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生:积极主动,讨论热烈,师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流并收集问题) 师:好!小组合作学习到这儿,让我们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1:千里马的特征(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问题2:千里马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问题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谁造成的?食马者为何这样对待千里马呢? ( 食马者 “其真不知马也” ) 问题4: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此刻,它期待谁的出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 伯 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师:韩愈,25岁中进士,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素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名。他有大量的诗文作品《马说》《师说》《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那同学们想想韩愈写下这篇马说仅仅是在说马吗? 生:不是。 师: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下面进行讨论,谁来回答?   生:“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人。   师:“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行吗? 生(齐):行!   师:非常精彩!体会深刻。(多媒体投影结束语: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学生集体读,希望结束语能让我们共勉。下面看作业(多媒体出示)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最后,老师把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送给初三的你们。下课。马说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 2.解释字词。 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