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82003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536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cover
1 社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及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寄寓在“豆”与“戏”中的情思。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重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寄寓在“豆”与“戏”中的情思。 结合具体情节,概括少年们的形象,体会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1.标好段落和小节; 2.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 一、导入 1. 复习回顾:作者介绍 2.我们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了小鲁迅的单纯和淘气,今天,我们将认识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个人物,“迅哥儿”,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到《社戏》。 也许你会把“小鲁迅”和“迅哥儿”混为一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朝花夕拾》是什么体裁?(散文集)而《呐喊》呢?(小说集)。因此,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呐喊》收录了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 二、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思考探究一:通读全文,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公公送豆。 明确: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3)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 第二部分(4-30)看戏前的风波、途中见闻、赵庄看社戏、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31-40)写看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小结:文章主要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这几件件事。其中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这几个情节详写,其他情节因为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三、精读品析 1.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与社戏联系并不紧密,是否可以删去?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去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的去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去领略那去看戏的叙写。 【明确】 第一自然段从民俗(鲁镇的习惯)入手,富于生活气息,介绍了平桥村的环境,为下文要前往赵庄看社戏铺垫。 关键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偏僻的平桥村——— “在我是乐土” :“我”在那里受到“优待”; 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于幽幽南山”;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第二自然段突出平桥村的热情好客(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民风淳朴(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第三自然段写我在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