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90595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74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课,明朝,灭亡,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学习要点:吏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学习提示:初步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包括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逻辑清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引发农民起义,与此同时满洲兴起从外部对明朝造成很大的压力,最终在两者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曾经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然而到了中后期,随着种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凸显,使它逐渐走向灭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明朝为什么会衰败以致走向灭亡。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所针对对象为初一学生,其心理特质是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明显,有激情易冲动,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其仍较为缺乏纵向的历史时间意识,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内容与单元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为学生架起时间框架,厘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2. 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3. 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朱元璋立下的这条“祖训”并没有使大明江山万代永存,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 ,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 都欢悦。” 思考: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灭亡原因) 表现:①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明神宗20多年未上朝)。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 专权。③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④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 (土地兼并),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农民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 ①陕北起兵;②进入中原:提出“ ”口号;③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④1644年4月,攻入北京: 在绝望中自缢(yì),明朝灭亡(1368-1644)。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1616年, 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次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 3.清军入关:明将 (山海关守将)降清,引清兵人关;李自成起义失败。 合作学习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