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96323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六单元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3746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解析,版含,word,作业,课时
  • cover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素养聚焦 1.概括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2.识记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这些载体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教育 (1)官学 ①汉朝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②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概念阐释 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2)私学 ①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②唐朝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朱熹编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世产生长久的影响。 (3)作用: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西方大学教育 (1)渊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成就 ①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知识拓展———大学区”制度 拿破仑十分重视教育和积蓄智力资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体系。他创立的法国大学区制度在经历数番政权更迭中依然屹立不倒。完整保留下来的大学区制度奠定了当代法国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1806年,拿破仑设立帝国大学为政府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国民教育部)。现为法国省一级的国民教育行政管理单位。 ②德国:洪堡创办柏林大学,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 ③美国: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3.中国近代教育 (1)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误区警示 京师大学堂与京师同文馆不同。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京师同文馆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4.新中国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 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③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3)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③20世纪90年代,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