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05183

11《核舟记》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5508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舟记,第二,课时,课件,30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舟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 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 3、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 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 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 3、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1、 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 2、文言词语整理积累。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诎右臂支船 ( ) 左手椅一衡木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约八分有奇 (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 解释下面加点的多义词: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 中轩敞者为舱( ) 可: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 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绝:佛印绝类弥勒(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 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 )今义:品尝。 贻:古义( )今义:贻误,贻害 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 )今义:可以。 许:古义:( )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 )今义:比较,对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 )今义:曾经。 矫首昂视 矫:古义:( )今义:矫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古义:( )今义:奇数。 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写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居右者椎髻仰面 ( ) 箬篷覆之。( ) 石青糁之。( )( ) 指出下面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 (1)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3)中轩敞者为舱。( ) (4)则题名其上。( ) (5)其两膝相比者( )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 翻译句子: 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回答课文内容问题: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本文的结构布局是什么?据此分段。 【课堂学习】 读第一段: (1)“奇巧”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作用? (3)哪句话交代核舟的主题? 读第二段,思考: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主要说明了什么?意在突出什么?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有何作用?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读第三段: (1)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2)这段对人物造型运用了外貌描写以及神态描写,印证了第一段的哪句话?作用? (3)概括本段内容。 (4)划分本段层次,说出本段的结构特点。 1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读第四段: (1)舟尾横卧一楫”起何作用?暗示了什么? (1) 本段文字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作者为什么要写两位舟子的动作、神情? 读第五段: 为什么略写船背? 读第六段: (1)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