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306793

浙 美版五年级美术下《9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94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版,五年级,美术,9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
  • cover
《弯弯的小路》教案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11课,是造型·表现模块之一。透视一般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绘画中的形体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大远小,它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而空气透视则是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程度所起的作用。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处物象清晰,色彩明朗强烈;远处物象模糊,色彩柔和。本课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引导学生学远小的透视原理,重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教科书选取了《情系故土》等三幅油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画家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及表现方法。同时采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提示语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都已经渐渐有了成熟的迹象,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依然浓厚,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绘画基础以及对各种材料初步可以综合运用了,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想像创造,作品内容丰富,但比起以前想象力有所下降,画风呆板。这一时期正是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可以通过欣赏内容和尝试比较专业的学习的教学来继续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所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学生的造型能力,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近大远小、视平线、消失点等透视知识应用于结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接近真实。 (三)教学难点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难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空间感和观察力较差,这些往往形成透视教学中的障碍,这就需要找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在绘画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准备 学生: 记号笔、水彩笔、白纸等。 教师: 范例、记号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名画欣赏,体验入课。 课件展示有关描绘“小路”的艺术作品,老师引领欣赏:画家将观察自然得到的深刻印象以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境,以其精湛的技巧和浪漫的表现,用斑斓的色彩全部充溢在画布上,将生命的美景深刻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品中都有一条小路 向前延伸,指引我们向往着神秘而美好的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弯弯的小路”,探索怎样表现魅力大自然的艺术。(板书“弯弯的小路”,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紧抓美术课的本质.创设情境,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的美、艺术的美,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尝试练习,激发兴趣。 1每位同学也来尝试画一条“小路”,比一比谁的小路看上去更远。(指名2位同学上黑板画) 2请同学们相互评价谁的小路看上去更远些。教师重点评价两位同学画的小路。 [设计意图]抓住孩子欣赏时刚激发的兴趣点,尝试比说教更有效,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总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透视场景,深入学习。 1.路面选择。出示一幅田园小屋的速写,教师提供三种路面:①两条并排的直线。②两条呈梯形状排列的直线。③两条越来越往上面靠拢的曲线。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路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路面与场景的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对透视现象的观察与了解,根据具体的图片,让学生看得仔细明白,师生在交流中落实基础知识。老师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