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6782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之比较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414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 cover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之比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蜀道难》《登高》是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5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本主题单元将分成3个专题。专题一:《蜀道难》为什么能成为李白的成名作?通过探究总结李白的诗歌风格为豪迈飘逸;专题二:杜甫诗歌的风格是什么?通过讨论,搜索资源解答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专题三:盛唐时期的“双子”诗人共同关心的是什么?用比较法、讨论等方式找出二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这一共同点。通过这三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对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的创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的观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关心时事。本单元的学习方式以探究、小组分工协作、网络资源的搜集等方式为主。 这三个专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做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为今后学生学习古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受诗歌风格,理解诗人写作特色 3、诗歌的创作来源即因时而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区分两种诗歌风格,培养用讨论、对比的方法认知事物的能力 通过运用搜集相关学习资料的活动,体会信息技术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二人的创作风格,让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情,关注家人,关注社会 2、 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思考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李白诗歌为人熟知的特点是什么? 杜甫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 3、 盛唐双子诗作中共同关注的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蜀道难》为何会成为成名作?(1课时) 专题二:杜甫忧国忧民的性格--《登高》的风格是什么?(2课时) 专题三:李白杜甫诗作创作背景--李白杜甫两人的共同关注点是什么(2课时) 专题一 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人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浪漫奇绝,《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全诗以雄健奔放的诗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奇伟壮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本专题主要学习内容是: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了解诗人的个性;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资源,结合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并能熟读成诵;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