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69219

浙 美版五年级美术下《9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9366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美版,五年级,美术,9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
  • cover
《弯弯的小路》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弯弯的小路》是五年级第10册一节造型﹒表现课,按照课题,观察书中的图例与范画。本课的教学中要学习透视的基本知识,画出小路的纵深感。按近大远小规律,表现小路边的参照物。 以前的教学内容中没有出现过有关透视的内容,而透视是一种较抽象、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如果在前面对透视知识一无所知,而要在本节课中把路、并且是弯弯路边的参照物画得准确、生动、有创意,这样要求高,难度大。因此,我对本课的处理:一是通过对不同路及路边的参照物观察,了解透视现象,而不作过深、过细的讲解。二是注重对不同路的对比欣赏,三是重视变化于创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近大远小、纵深感,近疏远密、近高远矮。) 2、通过欣赏、学习、发现,能够运用透视原理,简单地绘制一条小路 3、培养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欣赏,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掌握使小路具有纵深感的方法与原理。 难点:运用正确的透视关系来绘制一条弯弯的小路。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 教师:绘画工具、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生问好 a刚才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真ok啊。 b大家都会做OK的动作吧,老师这个圈圈大不大?你们的脑袋大还是我的圈圈大? (预设:生:肯定是脑袋大。) c我能把你们的脑袋放到我的圈圈里,可能么? 这是为什么? (将手慢慢拉近,从眼睛里看。) (预设:生:近的大,远处的小。) 2、出示照片 (1)这里看去,哪个脸盆最大?哪个最小?(点击课件) (2)实际上是一样大的,但是为什么这里差别这么大? (3)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都存在近大远小的关系,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透视。 板书:近大远小———透视 3、近大远小的现象 生活中哪些现象存在近大远小的关系? (预设:风筝、路上的车、路、队伍中的人……) 4、引出课题 刚才同学们说到了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弯弯的小路”,看看小路里有什么美术知识。 出示课题:弯弯的小路。 (设计意图:清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虽写的是作文的要义,但对我们美术课同样有用。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新课开始,就以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巧妙地引出课题,传递快乐的学习信息,让教学马上进入积极状态。) 二、路的近宽远窄 1、出示小城堡 这是一个小城堡,通向它的小路还没有呢,咱们一起来给它添条路。 请你用两条线,快速地给它添一条路。 2、体验近宽远窄 (1)选取几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点评 a 直的路 b 有宽窄的路 这两条路的造型有点不同,那么哪条路走起来远一点?为什么? (预设:有宽窄的路,因为近大远小,那头那么小,说明路在很远的地方) 板书:近宽远窄 近宽远窄可以让路看上去更远 (2)出示c路,弯弯的路 这条路跟前两条路相比,有没有更远呢? (3)同样的纸张,同样的位置,为什么3号路显得更远呢? (预设:因为它前面宽,后面窄,而且是弯弯曲曲的) 小路弯弯,能使我们的路变得更远更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一条小路,初步理解画出纵深感要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处理,引出本课的课题) 三、体验纵深感 1、出示照片a(有点直的小路),这条路你大概要走多久? b(有点弯的路),那么这条路呢? c(非常弯曲的路),这条路呢? (1)越是弯的路,距离越是长,越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深、远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们叫它“纵深感”。 板书:纵深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以及画家在生活中对路的透视表现) (2)出示纵深感强烈的照片 路越弯越长,就越有纵深感。 (3)出示古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