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9914

静默草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16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静默,草原
  • cover
静默草原 ( 2课时 )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疏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语速。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常用的(对比)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草原的独特魅力。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3、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评价任务: 1、流利朗读课文,找出写草原特点和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2、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3、找出文中的对比手法说出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同时欣赏草原风景图片)后,问:歌中的天堂指什么?(生答:“蒙古草原”之类的)你能从歌中的旋律听到什么风格?(生答:“悠扬”之类的)。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说过:刚刚听到蒙古民歌的人,听出悠远,是第一楼台;听出蒙古民歌的苍凉悲抑,乃第二楼台;在第三重境界,会听到蒙古人的心肠多么柔软,像绸子一样柔软。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哲理性散文《静默草原》,从中感受散文在抒发情感时所散发的别样风情。 (投影:)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鲍吉尔原野和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草原三剑客”。 (注:鲍吉尔?原野是成吉思汗后人,鲍吉尔为蒙古姓,原野为汉文名字)。 2、读写识记生字词: 鲍 bào 前瞻 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不同 摩挲suō 面颊 jiá 长鬃 zōng 翡fěi翠 嘤yīng 衣襟jīn 咆哮 páo xiào 冥míng想 3、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文章风格的体会 文章总体风格:细腻、柔情、深沉、睿智 三、交流研讨 1、文中描写草原特点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的句子有哪些? 特点:辽远而苍茫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 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感受: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2、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设问句,引起读者的好奇“什么经历呢”,就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3、第二段作者接着就告诉我们是什么经历。? 为这种辽远而惊慌。这一段总括了草原的特点(辽远而苍茫)以及你(外来的旅人)对草原的感受(惊慌)。总起全文。 4、现在请大家速读3--6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惊慌的感觉呢?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修辞手法具体表现在哪里? 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这时作者指出,“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对草原,要用心去感受。“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既是草原的特点,也是我们了解草原的所要的态度———用心去感受。因此蒙古人“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苍茫是草原人面对草原的一种心情,一种感受,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实际上是用心去体会草原。 对比修辞手法。草原的景观(一样的风景)与他处的风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相比。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眯着,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