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0681

新课标鲁科版3-2 选修三1.1《磁生电的探索》课件1

日期:2024-06-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864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课标,科版,选修,磁生电的探索,课件
  • cover
课件28张PPT。 磁生电的探索 ———电磁感应现象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在电磁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磁生电的探索是学习本章的基础,是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的前提条件。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各种典型磁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理解了磁通量的概念;初中时也已经学习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知识,自然会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对本节课设计探究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应该能够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 .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 3 .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知道科学探究的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得出 难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理解五、教学策略1.突出重点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完全过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归纳--交流反馈--形成理论--实践应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2.突破难点的方法 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是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困难 ,对于判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也有困难。 我采取以下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1)利用动画模拟深入讨论这三个实验,讲清哪个是要研究的回路?是什么在变化引发感应电流产生的? 2) 通过典型例题来加深对条件的理解。六、实验器材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直径为0.5mm、长约200m的漆包线条形磁体1个、大小螺线管、灵敏电流表(100微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10欧)开关1个、导线若干等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条形磁体1个、大小螺线管、灵敏电流表(100微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10欧)开关1个、导线若干等因为初中时已做过课本的探究1,即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的实验,故本节课不再把它作为探究实验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回顾 (二)实验探究 (三)历史回眸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景,复习回顾 1.演示利用地磁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通过实验设疑,引发学生思维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出示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动画,让学生发现这个实验和刚才的演示有相似的地方:回路没有电源却有电流。初中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教师边播放,边复习回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磁通量等概念。 问: 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那么采用其他方法能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承上启下,顺利引出探究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二)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    提供实验器材给学生,投影出实验目的:哪些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请小组内互相探讨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 体验亲自动手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约5分钟后,请各组间简单交流做法:①所选的实验器材②实验操作方案(上下插拔,左右晃动,开关电键,移动滑片等等),教师出示表格规范实验程序。 小组间水平存在差异,这样互相协助中共同进步,感受合作的力量。    请同学互相借鉴继续实验.老师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