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的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的含义,体会数的组成与加法的联系,认识加号、加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从不同的角度列算式,初步体会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认识了数字,并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老师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0朵奖励用的小花、教学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教师演示小棒,学生回答 齐答:1,2,3,4,5。 教师:说一说,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从1到5,谁能用手指来演示数数?在演示时,嘴和手要配合好,边说边做。 (二)师生合作,教师先发给他1朵花用手拿着。 教师:现在这位同学的手里有几朵花? 教师手中拿2朵花。 教师:现在我们两个一共有几朵花? 引导学生回答老师和学生的合起来就是3朵。 教师:对,这里的“合起来”用得非常好。 板书:合起来。 教师:你能用一个动作来演示“合起来”吗? 指名演示,然后引导台上的学生与其余学生一起用手演示“合起来”。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合起来”用数学的方法怎样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好多人都买了车,车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出示例1PPT,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直走的有2辆车,又从支路上开来1辆。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就是3辆车。 教师:说得真好!这里的2辆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1辆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3辆车呢?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2 1 3 教师: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就是3辆车。这里的2,1,3我们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看。 引导学生说出:2和1之间用“+”来连接,“+”叫加号。用“=”来连接1+2和3,表示2加1等于3。同时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2+1=3。 教师:“+”是加法运算的符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以后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新知识———5以内的加法。 板书:5以内的加法(一)。 教师:谁来读读这个算式? 抽学生读算式,教师板书:2加1等于3。 学生齐读两遍。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秋天到了,菊花也渐渐地开放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例2,左边贴3朵花,右边贴2朵花,再把花圈起来。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说出是把3朵花和2朵花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抽学生回答:用加法来计算,算式是3+2=。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3+2=。 教师:对,把两部分合起来是用加法来计算。那么3+2等于几呢?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 学生甲:我是1朵1朵地数的,1,2,3,4,5,就是5朵。 学生乙:3和2合起来组成5,所以3+2=5。 学生丙:我是从3的后面接着数2个,就是5。 学生丁:我用的是伸手指的方法,先伸出3个手指,加1个是4,再加1个就是5。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数数的方法,有的用了接着数的方法,还有的用了伸手指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觉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