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18982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沉与浮(教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84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10.4,教案
  • cover
承德县二中八年级物理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4.沉与浮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沉与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重点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本节课从知识前后联系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控制沉与浮”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材这样安排,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使学生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究其原因,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会使学生倍感困惑。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以及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浮沉条件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猜想的验证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体验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过程,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的实验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感悟从物理现象到物理 本质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正确深入理解物体的“漂浮”,“悬浮”和“沉底”三种状态以及“上浮”和“下沉”两种过程,理解决定物体浮沉的因素能使学生明确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正确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是分析物体浮沉问题的关键。 突破策略:教师通过有效的演示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上浮,下沉的过程,观察动态过程,进而通过对物体 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浮沉条件,并能很好的区分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难点: 轮船、潜水艇原理及应用灵活是教学难点。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策略:主要通过实验和教师大量实例的列举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浮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 法:推理归纳法、分组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媒体资源: 1、课前准备:气球、石块、潜水艇模型、鸡蛋、盐水、盐、烧杯、水、托盘等 2、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思想: 通过实验探究达到预设目标。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演示实验:观察石块和气球的沉浮,以此教师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一、物体的沉浮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石块下沉,气球上浮,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鸡蛋的沉与浮 1、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水中的鸡蛋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从力与运动的角度分析这几个力的大小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题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 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 。 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问题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