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2157

《商鞅变法》说课稿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988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商鞅变法,课稿
    活化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商鞅变法》说课稿 一、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学生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新教育所强调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后面加个“完整”,即是促使学生身、心、脑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二、设计理念: 1、因“放手”而活,要在“活动”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活动与重点的关系。抓住商鞅变法原因、主要内容和意义,以截屏创境,舞台剧造势,交谈大会设疑,讨论得结果,音乐深化主题。 2、因“活动”而深,要在“深化”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活动中的设疑、追问,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商鞅变法,认识社会变革,悟出历史真谛。 3、因“深化”而高,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材料和活动思考,因思考激活学生求新思维,活化教材,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 三、学什么的思考:(说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一:从教材结构分析看,备课的角度要变,要将“研资源,研教材、研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四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思考目标设计,是否满足了学生的期待? 思考教学重点,是否解决了学生的困惑? 思考教育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思考教学过程,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思考课堂教学,是否仍然停留于“告诉”? 说课标: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说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第5课,上承《战国争雄》,下启《秦朝的统一》。战国前期,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各国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其中,秦国的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前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继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故而下诏求贤令。此时在魏国不得志的商鞅来到秦国,君臣二人冲破旧贵族的阻挠,实行变法,终于使秦国国富强兵,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从而认识时代的变化要求进行改革,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说目标:根据三维目标要求,从本课变法的现实意义,我制定了3个目标。 1、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和商鞅变法的时间,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重要内容和意义。2、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分析历史与现实中的改革,及合作模拟表演的能力。3、认识改革的推动作用,对比保守派的观点落后。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和意义。2、从商鞅为改革而死感悟人生的价值。 难点:1、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深刻含义及作用。 四、怎么学的探索:(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告别“告诉式”教学,告别“撒网式”训练,告别“一言堂”说教,告别“满堂灌”灌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活用教材,活化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课堂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应具有生命性的特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就是心理学上的“角色换位”,更有助于教材的“动态生成”。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深刻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设计要“活化”教材。 说新课引入:擂台比武,下诏求贤。(4分钟) 从《大秦帝国》中第1集截屏出:秦国被魏国打得惨败的场景,创设秦军落后挨打的战争情境。 (这是什么电视剧的内容?片中正在比武的是什么军和什么军?结果谁胜利了? 秦军和魏军。 秦国惨败。在这种情景下的秦孝公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呢?他们是个不服输的民族,秦孝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下诏求贤令,要求富国强兵。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社会制度。从原因入手导出新课———商鞅变法。) 设计意图二:从课堂教学结构看,教师以活动为载体将“讲清重点、开启智慧、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