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36956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三)》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34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三),格式
  • cover
分数乘法(三)课堂教学设计 单元训练重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能用图示、举实例等方法加以说明和解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 教材分析(简要)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目标 经历折一折、算一算等操作过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操作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条、纸片、展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二、新课探究,掌握技能 1.创设单位“1”的 回座位的情景。 2.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 3.折一折 (1)引导学生折一折 (2)列式计算 出示例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巡视 讲解 学生仔细听教师介绍我国古代著作,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片动手操作 用算式表示,并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 和 。 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从实际生活情景中产生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根据自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1.合作探究 2.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 学生独立思考 完成练习 交流结果 再次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折一折,涂一涂 2.计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经历,组织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学习所得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积累经验、构建知识网络。 分层作业 1.基础题:P29第3题 目的: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解释纠正问题所在 2.拓展题:P30第5题。 目的:解决突破难点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 例题:×== 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分数的分子乘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教 学 反 思 分数乘法(三)这一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这一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本课教学中,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攻破。所以在教学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样,通过图形语言,学生们体会到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到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含义了。 教学中,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所以学生们学习探究的愿望非常强烈,讨论也比较积极,算理说得头头是道,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学得好,老师教得轻松,最主要还是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