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库仑”的物理量是 A.电荷量 B.电流 C.电压 D.电阻 2.如图所示,金属导体放在了一个绝缘支架上,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原来金属导体两端的金属验电箔均不带电,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靠近金属导体的端,出现的现象将是( ) A.只有端验电箔张开,且端带正电 B.只有端验电箔张开,且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负电,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正电,端带负电 3.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一种实物粒子 4.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 B. C. D. 5.哪位科学家测定了原电荷的电量( ) A.安培 B.卡文迪许 C.法拉第 D.密立根 6.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 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 7.a、b和c三个带电小球,c带负电,a和b相互排斥,b和c相互吸引.则( ) A.a和b均带正电 B.a和b均负电 C.a带负电,b带正电 D.a带正电,b带负电 8.把电荷移近不带电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 )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都不是 9.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10.某个物体的带电荷量不可能是( ) A.1.6×10-19C B.3.2×10-20C C.4.8×10-19C D.1.6×10-6C 1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12.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13.关于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一个质子 B.元电荷就是一个电子 C.元电荷就是一个一价离子 D.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14.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后又迅速向空中散开.对于这一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中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中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C.迅速向空中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与玻璃棒碰撞导致 D.迅速向空中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与玻璃棒接触后带正电排斥所致 15.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 D.带电物体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二、填空题(共4题) 16.使物体带静电的方式,除摩擦起电外还有两种:_____和_____ 。 17.比荷:带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