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7043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数序数教案[人教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14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数,序数,教案
  • cover
数学第一册"基数、序数"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2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首先要学会数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基数和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分清数的两种不同的含义,但不出现"基数"和"序数"的名词。教学中如何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渗透因素,把握"对基数和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尺度呢?现以本册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例题与练习题为例,谈以下教学看法。 一、"先后"顺序,初步渗透 感知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它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从"4的认识"开始,正式出现渗透教学序数含义的例?quot;排队上车图"(第16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通过排队上车的先后顺序,使学生能够明白所出现的1、2、3是表示第一、第二、第三就可以了。教师还可以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让其他学生说出"有几个同学到黑板做题?谁第一个做完?谁第二个做完?谁第三个做完?"这样,以感知为主,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初步渗透序数和基数这一知识。 二、"快慢"顺序,直观渗透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熟悉的事物、现象感到亲切、有趣。因此,形象直观的事物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最乐意接受。在教学"5的认识"后,教材又出现渗透教学基数、序数含义的例题"小朋友赛跑图"(第20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回答共有几个小朋友参加赛跑,谁跑第一,谁跑第二……并让学生独自填写序数第□1,第□,第□3,第□,第□5。样直观、形象地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录像等教学工具,请学生说说"公共汽车、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快慢",让他们在情景感知中比"快慢",直观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三、"左右"顺序,活动渗透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从儿童熟悉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图例,从中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在教学"6的认识"后,出现"数蝌蚪图"(第28页),要求学生写出"从左数第6瓶有□只蝌蚪,有6只蝌蚪的是第□瓶。"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数、找蝌蚪的活动。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先让学生从左数出第6瓶,并数一数瓶内有几只蝌蚪;再找有6只蝌蚪的是第几瓶。通过数找蝌蚪与填数,在活动中渗透基数和序数的两种含义。学习"8的认识"后,教材再次出现"动物排列顺序图"(第41页)的教例,让学生口述"共有几只小动物?小兔排第一,谁排第三?小猴排第几?"在教学"9的认识"后,又出现"圈小象图"(第48页)的教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quot;把左边的9只小象圈起来",并给"左数第9只小象涂上颜色"。这些教例都是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手等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感知,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及时反馈,练习渗透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本册教材在多处安排了以操作、实践为主的练习,有机渗透基数和序数这一知识。例如,练习十四第2题出现"从左数起,小花猫排在第_____,把第7只猫涂上黄色"的练习。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例,说出图中共有多少只猫?再问第几只猫是花猫?最后让学生动手把第7只猫涂上黄色等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感知。又如练习十六第3题要求学生"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其目的就是通过帮助学生掌握11到20各数的顺序,从中加深对序数的认识。而在"10的认识"做一做第1题的练习中,则让学生在直线上填数,练习数序。这是第一次出现数轴,利用数轴练习填数有机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这样多方面、多角度地反馈,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丰富感性认识。教材最后在总复习第3题中让学生练习"从左数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