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8388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颗钻石

日期:2024-06-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17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七颗,钻石
  • cover
七颗钻石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课文描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凋、罐、翼、喘、涌;要求会写的字有:钻、旱、焦、缝、滴、捧、嘴、银、凉、需、股;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钻石、旱灾、焦渴、岩缝、一滴、嘴边、清凉、需要、一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文重点:2-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4-6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你想对文中的小姑娘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学生准备:搜集爱心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看到这些场面后的感受。 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在这时候,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设计意图:通过看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此时此刻水的珍贵,为感悟课文做情感铺垫] 2、认真读课文,思考:没有水,人和动物都面临着死亡。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急需找到一些水。在这漆黑的夜里为了母亲小姑娘拿着水罐出门找水。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找水、分水、让水、水罐一次次变化)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 3、小组内合作: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习: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各小组会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先明确水罐的几次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水罐在一次次变化着,故事也变得更加感人。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在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中蕴含的那颗真挚的爱心。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变化:当世间万物在忍受着焦渴时,突然,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是什么让荒芜的大地又涌起清泉,让焦渴的人们重获甘霖?(纯洁的爱) 3、如果没有没有小姑娘纯洁的爱心,没有母亲无私的爱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用字卡等多种形式抽读会认字。 2、指导写好会写字,重点指导“翠”“窗”。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泉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