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专题六:信息系统 一、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1.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和。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1)前机械时期:信息被文字存储下来。楔形文字、甲骨文、希腊字母、罗马字母 (2)机械时期:信息检索和加工技术发展。活字印刷术、计算尺、加法器、莱布尼兹计算器 (3)电子机械时期:信息以电子脉冲方式传输。电报、电话、收音机 (4)电子化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NIAC诞生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和传播。 二、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定义(判定依据):由硬件软件设施、通信网络、数据和用户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2.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1)硬件、(2)软件、(3)数据、(4)通信网络、(5)用户。 3.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收集和输入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加工处理功能、数据输出功能、数据查询功能。 4.信息系统的分类: (1)按信息系统规模分类: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其中简单系统可以是复杂系统的子系统,信息系统的硬件可以共用。 (2)按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数据处理系统(初级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决策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3)按应用领域分类:通用信息系统、制造业信息系统、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政府信息系统等。 5.信息系统的优势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跨越时空限制,服务随时随处 (3)基于数据分析,支持科学决策 (4)便捷保存数据,利于共享追踪 6.信息系统的劣势 (1)对外部环境有依赖性:受停电或极端天气的影响 (2)本身有安全隐患:感染病毒、系统本身的漏洞、黑客入侵 (3)技术门槛可能加剧数字鸿沟: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学习成本不同 三、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的基本内涵 (1)信息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才能体现信息社会具有包容性;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与社会均衡发展) (2)信息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 (3)信息社会是以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资源的 2.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数字生活四个方面。一般用和信息社会指数(ISI)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水平。 四、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未来计算机逐渐向巨型化(超级计算机)、微型化(民用计算机)、智能化(阿尔法狗)、网络化(云计算)。 2.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3.中央处理器(CPU) (1)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现代处理器中还包括浮点处理部件(FPU)、内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存储管理部件,以加快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 (2)CPU的性能指标包括:时钟频率(主频)、字长、核心数量和高速缓存(Cache)。 时钟频率:计算机一般采用CPU的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字长:CPU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越长,处理 数据的能力越强,现在主流计算机该项参数一般为32位和64位。 核心数量:即CPU的内核数量 高速缓存:CPU内部存储区,用于平衡CPU处理速度和内存的读取速度。一般由多 级构成,即一级缓存、二级缓存等 4.存储器 (1)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按用途可以分为主存(内存)、辅助存储器(硬盘、U盘)、高速缓存(Cache)。读写速度由快到慢分别为:Cache、内存、硬盘、U盘 (2)RAM是随机存储器,它的特点是:读写速度相对较快、断电后数据会丢失,一般用来做内存(运存) (3)ROM是只读存储器,它的特点是:断电后数据依然保留,但数据只能写入一次,之后只能读数据。后来它的衍生版本EEPROM成为现在外存(硬盘或手机存储)的主要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