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空气 【教学目标】 1.感受空气的存在,学会动手寻找空气。 2.知道我们的身边充满着空气。 3.了解空气的一些简单用途。 【教学重点】 学会自己去寻找空气。 【教学难点】 懂得利用身边的事物去感知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塑料袋、粉笔、瓶子、玻璃水槽、气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研究空气,你知道空气的哪些秘密? 生: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生: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 生:空气还透明。 师:我们不容易看到它,也摸不着它。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猜一猜? 生:空气到处都有。 生: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生:空气只在地球上有。 …… (二)猜想假设: 师:同学们都认为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想个办法找到空气,让我们都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 生:用塑料袋包住。 师:你真会想办法!我们可以借助材料找到身边的空气。今天老师提供了很多材料来帮我们的忙,现在来认识一下吧(展示材料)。 (塑料袋、扇子、瓶子、吸管、土块、粉笔头、盛水的水槽) 师:这些材料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只要能找到空气就行。如果坐着不方便,可以站起来。下面请组长领材料,开始找空气吧。 (学生捉空气,教师巡视指导。) (三)事实证据: 师:同学们,找到空气了吗?请把材料放回原处,请各小组汇报:用什么材料,怎么找到空气的? 生:我打开塑料袋,在空中一抖就找到空气了。 师: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生:塑料袋鼓起来了。 师:那说明空气在哪里了? 生:空气在塑料袋里。 师:他把空气装到了塑料袋里,真棒!还有和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用扇子扇,有风吹到脸上,这就是空气。 生:我把吸管含在嘴里,另一端插入水里吹出了气泡,说明我嘴里有空气。 生:我利用了瓶子,先卸开盖儿,让空气流到瓶子里,再拧上盖子,就把空气找到了。 师:嗯,瓶子里有空气了。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大胆说。 生:我把土块放到水里,发现土块里有很多小气泡冒出来。 师:那小气泡是什么呀? 生:是空气。 生:我还发现,把鲜嫩的树叶浸入水中,也有气泡冒出来! 师:通过找空气,我们发现空气在塑料袋里、在瓶子里、在土壤里、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树叶里,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空气,这说明什么? 生:空气的确存在,而且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师:空气所在的地方很多,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下吗? 生: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教师板书)。 (四)迁移应用:压缩棉被 1.天气热了,不用的被子太占地方了。 2.把它装进专用密封袋里,然后抽去空气。 3.瞧,被子变薄了!原来棉被中也有很多空气。 2 /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