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13889

7 大雁归来 课件(共32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3861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雁,归来,课件,32张,PPT,教案
    7 大雁归来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时,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卷网-1997年版)。侯文蕙译。有改动。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被废弃的农场。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而《大雁归来》是这本书中的一篇。 四、检查字词 1.找学生读课后字词,并检查对重点词的理解,教师补充纠错。 2.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雾 霭( ǎi ) 窥 探( kuī ) 狩 猎( shòu ) 沼 泽( zhǎo ) 蹼 鹬( pǔ yù ) 凋 零 ( diāo ) 颈 雉( zhì ) 缄 默( jiān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 目空一切: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 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五、层次结构 1.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6-10段):介绍大雁归来后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第11-13段):写大雁的联合迁徙。 六、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文章开头一段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段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2.第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主红雀、花鼠与大雁进行比较,突出大雁才是真正的报春使者,它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3月的大雁”有何不同。 解析:①大雁面临的环境不像冬天那样危险; ②大雁的飞行路线是弯曲的,不像冬天那样笔直; ③大雁们不再是“一声不响”,而是“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4.结合第3、4段内容,说说威斯康星的法规指的是什么。 明确: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经过长期的条件反射,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大雁在冬天时,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检食玉米粒,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5.如何理解第9段内容?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群居说成是它们的“集会”,又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将雁声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这些描写不仅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表明了作者非常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叫,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6.快速浏览第一、二部分,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明确:(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