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18357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背诵清单+同步练习题)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860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明朝,统治,背诵,清单,同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背诵清单】 明朝建立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明朝建立概况: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定都应天府,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影响。 具体措施 影响 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地方 取消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驻守各地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军事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特务 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加强皇权 选官 改革科举制———八股取士 从思想文化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皇权。 厂卫特务机构 目的 为监视官民,巩固政权 内容 明成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作用 成为皇帝的爪牙和耳目。 评价 是明朝君权空前强化的产物。 明朝改革官制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 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巩固明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和影响。 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答题文体:答卷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八股文”。 影响:1、摧残人才,束缚思想,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 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经济的发展 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1)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1、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2、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 一、单选题 他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重新建立了汉人的中央王朝,他是 A. 李渊 B. 嬴政 C. 赵匡胤 D. 朱元璋 1368年,定都应天府,建立明朝的是(  ) A. 李渊 B. 朱元璋 C. 杨坚 D. 李世民 下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 A. 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 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 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 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制度的创立 B. 行省制度的推行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 A. 废除了丞相制度 B. 实行八股取士 C. 扩大了六部权限 D. 推行了行省制 明朝在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此来强化皇权。下列选项中符合其特点的是( ) A. 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 六部职权最高 C. 各个部门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D. 子孙后代必须遵循朱元璋的“祖训” “朕能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不错,不错”。如果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话,你认为这主要归功于( ) A. 丞相制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