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色彩明度练习(一)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高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现美术课程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的使用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高美术创造能力。另外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理论依据: 赫伯特·里德认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微课”直观感受,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教学中,整个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活动,实现学生认知过程的主动性。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理论为依据,因此本课主要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主学习和发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音像资料与图片为孩子们提供创作素材,通过看、说、画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在有趣的情境中多角度、多侧面感受色彩明度的变化。 2. 课上利用吉星无线扫描仪展示色彩明度的变化,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色彩明度变化原理,体会其产生的节奏感、空间感和秩序美感,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3. 课上利用微课程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色彩明度练习(一)》一课属于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与本册第8课《色彩明度练习(二)》同为“色彩知识”单元内容。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明度。此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同一色相加白色或黑色产生的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其产生的节奏感、空间感和秩序美感,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为下一节课学习色彩明度知识的第二种情况做铺垫。 本课的设计注重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美术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点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已掌握电脑基本功能的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不足:本校属于农村校,学生接触的东西少,对于脸色彩知识了解得比较少。 前期调查情况、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1、 演示法:利用吉星无线扫描仪,演示色彩明度变化实验和范画示范。 2、 观察法:通过多媒体白板展示多种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色彩明度之美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术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微课、吉星无线扫描仪 自制教具:范画、作业展示背景。 教学用具:透明塑料杯、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 下载资料:色彩明度图片、音乐。 学具准备: 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纸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习色彩的明度知识,了解一种颜色加入白色就会提高该颜色的明度,加入黑色就会降低该颜色的明度。 感悟色彩的明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技能: 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得调色方法,体会其绘制要领。 感受明度渐变所产生的节奏感和秩序美感。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