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3367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历史总复习(湖南用)专题4 第1讲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452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3届,专题,孕育,近代化,中国,湖南
  • cover
专题四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一讲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却是“一派胡言”。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的建议不切合中国当时国情,因此遭到皇帝反感 B.反映了当时清朝君臣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闭目塞听的现状 C.道光皇帝的态度反映了当时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D.反映了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  2.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 A.证明了中国军事的落后 B.说明了中国科学落后 C.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结果 D.标志着清朝统治的崩溃  4.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曾致书友人说:“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林则徐主张 ①发展海上军事力量 ②仿制外国先进武器 ③养成高昂士气 ④重用军事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6.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严复  7.史学家孟森说:“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虏夷踪迹相浼(沾染)。得正而毙,虽败犹荣。此当时之舆论然也。”材料中的“当时”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C.《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8.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9.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10.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一本书时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观此书,由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