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37319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09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 cover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关键:利用直观图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㈠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听好游戏规则,老师出示一组由10个数字组成的一组数据,看你们用三秒钟时间能按顺序记住了几个数字好吗? 第一次出示1536240331 学生在纸上记录,出示答案学生统计。第二次出示,出示答案学生统计 找一学生汇报统计结果,追问记字水平。 老师出示表格,这是老师和淘气也喜欢玩这个游戏,这是我们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师出示记字情况统计表,追问:你能说说哪个数字能代表老师的记字水平呢? 学生回答追问原因。 (体会5个数据都是一样多,这个数字就可以表示记字水平)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习惯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淘气玩的游戏有初步的了解,为解决后面理解淘气记字水平做个铺垫。同时采用幕布的技术,让游戏增加了趣味性) ㈡探究新知,理解平均数 1、提出问题引入平均数 师提问:通过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师提问:你能说说哪个数字能代表淘气5次记数字的平均水平? 引导学生思考4和9行不行,通过汇报引导学生发现4和9不能代表淘气5次记数字的平均水平。 由此导入要探讨的问题:“淘气5次记数字的平均水平是几?”实际就是想看看“淘气平均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导学生体会发现4小了9打了,这个数应该在4和9 之间,让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 2、经历过程求平均数 (1)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意义 老师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在手中的题单上可以利用图画一画,或者算一算等方法。先自己尝试解决,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组内交流一下。 ①生自读要求,明确学习方法。 ②生尝试独立完成、小组在黑板上进行演示交流。 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演示移的过程。 师追问:6怎么来的?6表示什么? 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几种移法,找到共同点,总结提炼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借助直观经历“移多补少”的过程,把对平均数的的理解与统计相结合,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另外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小组汇报的形式一改往日的方式,每组一块黑板,这样学生都愿意当小老师积极性高,同样也让学习的结果和过程变成可视化,便于管理和纠正。) (2)计算理解平均数意义 生汇报老师板演 师:你是怎么想的?()里求什么?为什么除以5 ? 师小结:把5次记字数合起来,再平均分成5份,得到了淘气5次记忆数字的平均水平。(板书先合后分) 师提问: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都能得到淘气5次记字的平均水平。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点拨让学生理解每次要得到一样多。 师:通过平均分得到的像6这样可以代表5、4、7、5、9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数数叫什么数?老师板书平均数。 (设计意图:探索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生体会平均数就是每个一样多,代表几次记数的平均水平。) 3、拓展提升,体会平均数 (1)回顾一下平均数是怎么得到?(屏幕回放)引导学生回顾画图中的移多补少让每次一样多,就得到了平均数。还可以先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