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5108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3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
  • cover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的例题学习,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我的适时引导,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法   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自主探索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六、学法   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教学规律的一般经验。    七、教学具及相关资料:课件  八、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课的开始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奖励参加大扫除的学生,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结果: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猜想规律   我提出问题:观察这三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呢?我引导孩子从上向下观察: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让孩子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讲给同伴听,经过小组内交流,孩子不难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就乘以几。   我引导孩子再次从下向上观察,这次孩子很快提出新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设计理念:孩子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同时,我活用教材,用一组算式揭示两条规律,先后有序,主次分明。】  3、验证规律 孩子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请孩子自己来验证一下。男生女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规律直接写出结果,另一组用笔算验证。两组交换角色再次验证。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  4、表述规律 小结探索方法。我首先让学生说规律,趁势解释说明“乘以几=扩大几倍,除以几=缩小几倍”,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之上,很容易接受这点。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把两条规律归纳成一条,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我板书规律,揭示本课主题。最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这规律是如何得来的? 【设计理念:孩子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   5、应用规律   孩子自己完成教材1-4题。指明孩子自己说说如何得出结果的。个别孩子可能会提出:我用笔算也挺简单的,那我今天学的有什么用呢。好问题出来了,进入下一环节。   6、拓展延伸   (1)一个数乘以18积是270,如果这个数乘以54,积是( )。   (2)36×10=360 (36÷2)×(36×2)= (36×3)×(36÷3) 【设计理念:通过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