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55368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2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浮力,格式,教案,大小,探究
  • cover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课题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 过程 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经历实验探究和理性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 态度 1、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备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知道浮力的方法有哪些? 新课引入: 1、把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鸡蛋浮在水面(与生活中的现象不同); 2、提问 :如何让鸡蛋沉下去? 3、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鸡蛋下沉;得出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4、浮力大小还跟哪些因素有关? 新课过程: 一、大胆猜想 1、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回答: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二、实验探究: 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强调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教师利用橡皮泥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 3、用上期密度实验用过的体积相同的铜柱体和铝主体进行演示,请学生操作实验分别测量铜柱体和铝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教师记录数据。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4、请学生继续操作实验,改变柱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无变化)。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 5、提问:难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液体的密度? 师生共同体验:把空的矿泉水瓶放入水中,用食指往下压,越往下压越费力,从而得出浮力越大; 分析原因:越往下压,液面上升,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 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6、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阿基米德原理 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什么数量关系? 2、了解阿基米德的故事,学生齐读教材61页第一段话。 3、分析阿基米德在浴盆中的灵感: (1)身体(未浸没)越往水下浸,感到越轻,说明人受到的浮力越大; (2)身体越往水下浸,溢出的水越多,也就是人排开的水的体积越大,那么排开水的重力也就越大。 4、溢水杯实验 (1)连环提问: ①实验目的是什么? ②如何测浮力? ③如何测排开水的重力? ④怎样准确地排水? (2)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并解决学生困难;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他们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5、理论分析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6、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巩固练习(PPT呈现,也可见《导学案》) 学生动脑完成,教师点评,旨在加深学生的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PPT呈现本节知识要点) 作业布置: 思考问题; 1、把一块铁放入水中会下沉,而钢铁制成的轮船却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 2、曹冲称象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师生共同体验、观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板书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