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70360

第1 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949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格式
  • cover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阅读教材等方式,了解“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杂交水稻与青蒿素的伟大成就;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阐述“两弹一星”的发展原因,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通过图片列举,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坚定文化自信。 3.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认识科学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文化事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东方红》,并展示《东方红》的歌词。 学生思考:1970年,这首《东方红》响彻太空,它与哪一科技成就有关? 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 呢? 以歌曲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设置相关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教师解释何为“两弹一星”。 学生对“两弹一星”的概念有个整体把握。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两弹一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作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展示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学生根据材料作答。 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史料分析运用的能力。 教师展示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的表格,让学生明白我们发展“两弹一星”之快。并与科学家相联系。进而提问科学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学生感受我国发展之快,并回答“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通过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的表格和科学家们,使学生感受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祖国发展之快。 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的意义。 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直观感知。 2. 载人航天工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教材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作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播放中国航天员的飞天历程的相关视频。 通过视频,学生对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知识讲解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教师展示材料,设问: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其中靠邓小平指的是什么? 进而设问,靠袁隆平指的是什么。 学生作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通过一段材料,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渡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教师直接讲授,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并补充2017年10月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的相关介绍。 学生根据史料和中美两个角度思考回答。 直接讲授教材知识点,顺便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分析杂交水稻的意义。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作答。 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史料分析运用的能力。 2.青蒿素 教师直接展示图片,介绍疟疾的相关情况。 介绍疟疾,为本知识点做铺垫。本知识点较简单,直接讲授教材知识点,学生更易接受理解。 教师讲授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概况和意义、成就。 知识讲解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的提出 教师展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关于“双百”方针的讲话。提问:“双百”方针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根据一段史料,引出“双百”方针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这一时期的文化成果,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 教师展示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