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6.3 全面依法治国 高中 习近平思想读本 新知导入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新知讲解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新知讲解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知讲解 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阅读材料 济南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 2020年6月16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宣布济南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精准监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法治化金牌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行政处罚“四张清单”,是指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和从重处罚事项清单。 济南敢为人先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 针对行政执法对象量大面广、违法情形千差万别以及执法人员难以把握适用标准的难题,迎难而上,努力划清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四种情形的界限。从“创新包容”与“安全底线”的辩证角度深刻理解包容审慎的核心要义,着力推进“精准执法”。 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地完善发展,随着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法治机关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做到精准执法,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发展 新知讲解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回顾历史,古代的法治体系与当代法治体系有何不同? 新知讲解 旧时称官署为衙门 ,即政权机构的办事场所,别称六扇门,由地方官员兼任处理案件的职责。地方多见的执法人员为衙役,负责断案判刑的官员多为县令。由于古时科技落后、交通不便,大多数案件依靠县令独自判决,由衙役负责查证案情,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行贿受贿,审查不明等多种情况,导致冤假错案大频率发生。 新知讲解 当代法治体系与过去不同,将司法和政务分开,独立形成一个完整循环的体系。由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各自职责不同,分工明确,加上现代发达的科技手段,可以最大限度还原案情,保证信息公开,避免行贿违法行为发生,给予公民应有的公平公正,依照法律行事。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新知讲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