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80593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26张PPT)+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295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9课,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变化,课件
    教学主题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19课, 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方面的新调整。2.二战后,生产力方面的新发展、新突破。(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新变化。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治理方面的新发展、新进展和新问题。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近高中一学期的历史知识的系统 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负担较重,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本课我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史料教学等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呈现身边鲜活的历史,调动孩子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对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形成深刻认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立、宗旨及其影响。了解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原因、内容、影响。理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认识福利国家的概念及评价。了解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2)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结论。(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不断改革和调整会促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进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难点 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和性质的分析 五、教学设计思路 1、突出唯物史观,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成就来证明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论断的正确。 2、通过阅读史料,锻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讲授 (板书)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1: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是什么?你认为该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 ①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②二战的教训: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冲击:④现实因素: ⑤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2: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本质是什么? 国内措施:①②③④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3:二战后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在美国主导下做了哪些制度性安排?对资本主义世界和美国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学生总结,教师归纳)问题4 IMF与WB的关系是什么?GATT与WTO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问题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背景、出现时间、和代表性部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6:有人说每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是社会关系上的一场革命,请举例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第二次 垄断资产阶级的壮大 第三次 白领工人、新中间阶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7:有人认为,白领工人和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因素。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板书)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程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