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81220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5课京韵-----《卖水》选段教学设计 (4)

日期:2025-05-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383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5课,京韵
  • cover
课题:京韵--《卖水》选段 学科:音乐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京剧《卖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表演“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嗓音甜脆,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画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这出小戏,表演形式欢快活泼,把传统花旦戏里特有“退步圆场”“晃摇肩膀”程式表演达到了极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已经成为当今京剧舞台花旦戏代表作之一。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京剧《卖水》选段,感受作品中小花旦所表现的生动灵巧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国粹京剧的热爱。 2.能力目标:模仿京剧《卖水》选段中的唱和念白,用“数字旋律”“2”体验“唱”的韵味,“数字舞蹈”“2”体验“做”的表演,提高学生模仿和表演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分辨京剧行当中花旦角色里的闺门旦和小花旦,感受欢快活泼的“西皮流水”的京剧唱腔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京剧《卖水》选段中的唱腔。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中“唱”、“念”、“做”的综合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梆子、扇子、ipad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看:视频导入京剧课,走进京韵传承社。(出示京韵) 2.演:师生一起复习表演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体验戏迷喝彩--拍手叫“好”。 3.贴:师张贴招徒告示讲唱戏要求。 设计意图:开课营造情景感,走进京韵传承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二年级课中和新课一样以“唱念做”结合表演的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了解了学情,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并为新课京剧学习进行铺垫。以充满情境感的招徒仪式作为学生课堂评价要求贯穿课始终,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二、形成部分   1.初听,讲故事。欣赏著名传统京剧《卖水》选段。(出示课题《卖水》选段).师简单介绍《卖水》剧情。   2.复听,解戏词。《卖水》出示戏词,了解梅英数花名内容。   3.欣赏,思唱腔。师表演《卖水》选段,思考情绪是怎么样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西皮流水、唱、念、做)   设计意图:从剧情本身出发,了解卖水内容,进一步感受京剧独特的综合艺术———唱”“念”“做”和西皮流水唱腔特点。 学“念”,感节奏。  (1)师范读念白。 (2)总结京剧中念白的特点。 (3)师用梆子逐字逐句教学生念白。 (4)合伴奏读念白。 设计意图:用梆子伴奏稳定学生节奏感,感受念白的韵味,为后面完整表演做铺垫。 5.学“唱”,悟腔调。   (1)欣赏京剧小演员牛欣欣表演的《卖水》选段,思考她演唱的音色、音调的特点?观察眼神、表情、动作。   (2)总结“唱”的特点———小嗓子。 (3)师边唱边画数字旋律线,生观察师画的数字。 (4)分辨“数字旋律”“2”的异同,感受旋律的走向。 (5)生画旋律线并用yi哼唱,师用ipad上的电子胡琴伴奏。 (6)唱戏词扣咬字。 (7)师生接龙合作。 (8)合伴奏完整演唱。 (9)师运用“数字舞蹈”边做边唱,学生模仿体验。 (10)边做边唱合伴奏。 设计意图:运用“数字旋律”“2”形象地感受旋律的走向,帮助学生演唱出京腔京味,并巧妙地将唱与“数字舞蹈”“2”相结合,体验京剧的综合表演。ipad的运用拉近与学生的年代感,还能用具有京腔的胡琴音色纠唱重难点乐句,解决学生音准问题。 6. 齐演,表能力。 (1) “念”中练“做”,巩固“数字舞蹈”。 (2)“唱”、“念”、“做”融会贯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的方式体验京剧中唱念做综合表演的艺术魅力。 三、深入部分 1.合演,辨角色。 (1)师生合作《卖水》选段,师扮演小姐桂英,徒弟扮演丫鬟梅英。思考梅英和桂英表情有什么不同?总结出小花旦和闺门旦性格特点的不同,她们都属于花旦中的角色。 (2)全班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