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045

课课练:南州六月荔枝丹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204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课,南州,六月,荔枝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训练九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红缯( ) 龟裂( )( ) 红瓤( ) 醴酪( )( ) 紫绡( ) 绛囊( )( ) 渣滓( ) 萌蘖( )( ) 答案:zēng jūn liè ráng lǐ lào xiāo jiàng náng zǐ méng niè 2.解释下列词语。 (1)幅员 (2)兼程 (3)造化 (4)劳民伤财 答案:(1)领土面积。地广为幅,周围为员。(2)一天走两天的路。(3)①自然界的创 造者,也指自然。②福气、运气。(4)即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3.下列对诗或文的作者的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②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A.白居易 徐渤 杜甫 苏轼 B.贺知章 徐渤 苏轼 杜牧 C.白居易 徐渤 杜牧 苏轼 D.白居易 李白 杜牧 苏轼 答案:C 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 1.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萌蘖(生芽、发芽)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 日啖三百颗(品尝)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果树志(文字记录)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 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宠幸(幸运)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 浑圆(全、满)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答案:C 解析:A项中“兼程”指一天走两天的路。B项中“骑”应指马和骑着马的驿使。D项中“ 爱”应指宠爱,“次第”指逐一、依次。 2.下列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 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产的仅存一种”句中加点部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里作状语,说明除了已知的十三种外,还可能有不知的。 B.在这里作宾语,强调讲荔枝的书谱只有十三种了。 C.在这里作定语,说明荔枝书谱现在只剩下十三种了。 D.用在这里使语言表达更准确,说明古代讲荔枝的书可能有许多,但作者掌握的有十三种。 答案:D 3.下列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对古代诗文、文献资料的引用,可以 充实文章内容,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情趣,引起读者兴趣。 B.本文先写荔枝果实内部构造,再写荔枝果实外部形态,最后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C.文中在用数字说明事物时,运用了“通常”“往往”等副词。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 径三四厘米”,“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等,这些副词不可或缺,它表明还有例外的或还 有少数不是这样的情况。 D.文章的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既点出荔枝的产地、果实成熟的时间,又描摹了荔枝 主要特征之一:果实是红色。 答案:B 解析:B项有误。本文先写荔枝果实外部形态,再写荔枝果实内部构造。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答案:D 解析:A项“诗云”后应为冒号,“荔枝来”后面应先加句号。B项“雨后娇”后面的逗号应 移到引号外。C项引号间的两处逗号都应去掉。 5.这篇课文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答案:荔枝的果实、核、外形、花期和荔枝的生产。 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