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611514

压印的图形--泥塑非洲面具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31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压印,图形,泥塑,非洲,面具,美术
  • cover
压印的图形--泥塑非洲面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用实物清晰压印的方法,能运用捏塑和压印点线图形的组合完成非洲面具的设计制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探究学习压印技法,在游戏互动中感受面具夸张的造型,学习运用捏塑和压印的综合方法塑造非洲面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游戏体验克服对陶土的畏惧之情,感受实物压印的纹理之美及泥塑面具的夸张之美 学情分析 技能基础: 已通过彩泥学习初步掌握窝、捏、搓、压、接等基本技法 心理基础: 喜爱彩泥作品的鲜艳可爱,对色彩暗沉、较为不易塑形的陶泥有畏惧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有凹凸纹理的实物压印 教学难点: 非洲面具夸张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 学习活动设计:提出带领学生一同到非洲探险寻宝(第一人称的模拟游戏),并揭示课题《泥塑非洲面具》。 学生学习表现:学生们瞪大眼睛,兴奋地踏上了各自的“寻宝之路”,好奇而又期盼地等待路上可能发生的一切。 设计意图: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将传统陶艺教学通过情景游戏的形式导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2【活动】尝试研究 学习活动设计:1.利用藏宝图,引出任务一。任务一是一个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用笔在泥板上压印尽可能多的痕迹的练习。凡是运用不同压印方法创造出痕迹最多的组可得三颗红宝石。2.展示成果,分析总结。3.颁发红宝石。 学生学习表现:四人一组合作尝试,同学们用自己擅用的方式在泥板上留下了痕迹,并通过小组伙伴们的启发,创造出了很多意向不到的痕迹。譬如:有些合作组的学生将笔拆开,分解后的零件经过重新组合,创造出了更多的压印痕迹。再经过全班同学相互介绍后,思维碰撞,利用集体的智慧分析得出①利用坚硬物体的各个角度可以压印出不同纹理②要获得清晰的纹理,压印时就不能随意移动物体③压得越重痕迹越深,压得越轻痕迹越浅。 设计意图:(第一次作业—实验性作业)游戏将学生引入探究的过程之中,操作难度不高,且压印时无需用手接触陶泥,帮助部分爱干净的女生慢慢接受陶土这一新材质。每一位学生在合作组中,贡献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共享了自己习惯性思维下的创意,但对于整个组的学生而言,相互启发了,头脑风暴了,这些创意被举一反三了。 活动3【活动】实践探索  反思总结 学习活动设计:1.任务二:利用压印好的泥板尝试制作面具2、简单介绍面具的用途和部分种类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小组合作而创作出的各类痕迹只是痕迹,并没有在面具的美化中起到作用。4.学生带着怎样让痕迹演化成花纹的疑问,去欣赏非洲面具,从中找寻其艺术特点。5.通过非洲面具与其它风格面具的比较总结出纹样特点,并再次制作面具6.颁发绿宝石 学生学习表现: 欣赏短片,发现非洲面具的艺术特点是五官造型夸张,纹样点线结合。 设计意图:(第二次作业—过程性作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分析失败原因,在欣赏中总结提升的要领,这样类似于自省的过程中,中心问题得到了梳理。学生在游戏式的闯关中,不断激起了探究的内驱力。 同时,注重教学常规在隐性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相结合,因为绿宝石其实是奖励在这个任务的完成中,曾为同伴们贡献智慧与创意的,为教师板书提供精辟词汇的,以及促进小组合作顺利进行的同学。 活动4【作业】举一反三 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三:用多种物体组合压印,做个漂亮的面具,获好评最多的组可获钻石。 学生学习表现:欣赏非洲面具资料后按两人一组精心制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第三次作业—终结性作业)经过前两次作业及分析总结,学生已具备正式制作的基础,此时趁热打铁将有较好收效。 活动5【活动】展评引申 学习活动设计:1.将作品展示组合成图腾柱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颁发钻石3.让学生各自讨论今天获得了怎样的宝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