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15786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35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 cover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3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 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对双壳类软体动物“缢蛏”的观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软体动物在人类生活的作用,辩证看待软体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尝试通过对双壳类软体动物“缢蛏”的观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的种类比较多,很多种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为了直观的了解软体动物,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动手、动眼观察“缢蛏”,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归纳出“缢蛏”的具体特征再逐步上升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充分运用课本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软体动物在人类生活的作用,辩证看待软体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形式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盐水煮缢蛏”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回答教师提问,初步认识“缢蛏”。 教师讲授 进一步了解“缢蛏” 出示图片,问题一:“这是缢蛏吗?”问题二:“由缢蛏的壳里伸出来的是什么结构呀?” 回答教师提问,想一探缢蛏的内部结构。 教师讲授 观察“缢蛏”内部结构 出示“缢蛏”内部结构图,组织学生个人对照课本图片先记忆需要实验观察的六个结构,然后以识图题形式进行全体巩固。分组进行“缢蛏”实物内部结构的辨认,布置导学案合作学习内容,以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的方式完成表格填写。巩固:出示当堂检测题。小结:缢蛏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 自主记住“缢蛏”内部六个结构。分组合作完成“实物”内部结构的辨认,讨论完成导学案表格的填写,并进行展示。以小组抢答形式进行巩固。完成订正导学案中“小结”内容,明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出示其它软体动物图片,让学生比较与缢蛏结构上的相同点。 观察图片,比较得出其它软体动物与缢蛏结构上的相同点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记录于笔记本中。 教师讲授自主学习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学生在课本中勾画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点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资料。与学生共同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完成自主学习案,在括号中标注页码。观看“珍珠形成”的视频资料,了解人类对软体动物的利用。与教师共同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记录于笔记本中。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 板书设计 第3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2.大多具有贝壳; 3.运动器官是足。 2.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但利大于害。 附:导学案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 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合作学习 1.观察“缢蛏”的形态结构后填写表格。 形态结构 功能 贝壳 外套膜 足 鳃 入水管和出水管 小结: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缢蛏”的形态结构是与其执行的 相适应,这些形态结构能帮助“缢蛏”适应在 中生存。 ● 自主学习 2、在课本中第 页中描述了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其中珍珠的形成与 这一类软体动物有关。 ● 课堂训练 3.判断对错:(1)软体动物都生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