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15798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40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 cover
《软体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学习方式探究软体动物由外到内的结构特点,利用三五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最后能够总结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学习目标。这两个目标也就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形成的两个生物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说出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列举常见的软体动物。 3.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4.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手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珍珠的形成过程,得到学习的启示。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探究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并推测它的运动、消化、呼吸等生理功能是如何完成的。 难点:通过学习明确软体动物与水生生活是适应的。 四、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演练 组织学生课前演练。 按照排序该组由主持人主持,按照同号答题,巩固旧知,有加分有鼓励有评价。 培养学生为主体,参与温故知新的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展示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 教师拿出小螺号的实物展示引出课题并板书:软体动物学习目标(屏幕展示)1.说出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2.列举常见的软体动物。3.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4.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欣赏图片说出软体动物识记学习目标 通过图片等情境感受引入课题。由教师引导了解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白板出示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并深入小组活动,了解各小组探究的难点及疑问。自学指导(1)外部形态:先用手摸一摸贝壳,再仔细观察贝壳上的环纹,推测贝壳的作用。(2)内部结构:借助你手中的工具打开贝壳,并进行解剖,结合课本12页图,识别入水管、出水管、足、鳃等结构,推测它的消化、呼吸、运动如何完成?(3)请结合课本13页右下角的小资料拓展思考:珍珠是如何形成的?(4)认真阅读课本,总结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温馨提示:结合教材12、13页和自学思考题学习。 结合自学思考题, 观察手中的软体动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外面坚硬的贝壳有什么作用?(2)观察内部结构,思考它的消化、呼吸、运动如何完成?(3)拓展思考:珍珠是如何形成的?(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小组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四人小组作好分工, 做好记录。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按科学探究的步骤,由外向内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手段,再采用小组讨论、角色展示等多种教学策略来完成本节的概念教学。 小组展示总结升华 按合作探究内容,选择4至5组展示,分别展示贝壳的作用、内部结功和生理功能、珍珠的形成、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内容。一组展示,其它组可质疑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看学习目标是否完成。挖掘教材内容,引导某一小组探究珍珠的形成,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达成学习目标。 四人小组上台展示,要展现出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其它小组可提问,也可以做出补充。小组展示并交流对珍珠的形成所受到的启发。小组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教师深入小组活动的过程,选择探究完善的小组进行展示。通过珍珠的形成过程得到启示,完成情感上的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达成本节的概念教学。 特例分析 考考你:在下面这些叫鱼的动物中: 鲤鱼、鲸鱼、鲨鱼、墨斗鱼、娃娃鱼、甲鱼、鱿鱼、鳄鱼、章鱼、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