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踢毽子》(欣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通俗易懂的管弦乐曲,选自《中国儿童玩具》,是作曲家王义平1979年为联合国国际儿童年创作的。乐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为独立的管弦乐曲)。乐曲主题开始有木琴演奏,轻盈活泼,生动地刻画了儿童踢毽子时的神态。接着主题分别由小提琴、木琴、乐队全奏在不同的音区重复这一主题,既统一又富有变化,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游戏场面。最后,乐曲在弦乐的长音和弦上结束。 教学目标: 1.在欣赏乐曲《踢毽子》的过程中,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2.了解木琴,并熟悉它的音色。 3.能用动作随音乐律动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了解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能用动作随音乐韵律,即兴表演踢毽子的动作。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踢毽子的视频 师:愉快的音乐课堂开始了,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体育游戏呀?(踢毽子)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踢过毽子啊?踢毽子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描绘小朋友踢毽子场景的管弦乐曲,乐曲的名字就叫做《踢毽子》(板书),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看看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欣赏乐曲 初次聆听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出示课件)这首管弦乐曲是选自我国作曲家王义平创作的《中国儿童玩具》,《中国儿童玩具》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欣赏的《踢毽子》就是里面的第一乐章,剩下的三个乐章里,同学们有没有你熟悉的呢?对了,《布老虎》在我们二年级上学期已经欣赏过了。 2.主题 (1)哼唱主题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一场欢乐的踢毽子游戏中去体验体验吧!它有一个主题音乐一直在重复变奏的出现,我们现在就一起先来学习这段主题音乐(师出示主题歌谱)你们能看着歌谱把它唱出来吗?我先唱一句,你们再轻声地跟唱。我们先把速度放慢一些。(师分句教唱,生跟唱)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乐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师画旋律线对比;师做柯尔文手势,对比跟唱) (2)用dü轻声哼唱。 师:我们现在用dü来哼唱主题,加上这个动作,把轻巧有弹性的小毽子用dü轻声地表现出来。 (3)合作表演唱主题。 师:同学们演唱的小毽子真轻巧,它都想飞舞起来了。我们现在来合作玩一个传递毽子的游戏吧,让我们的小毽子跟着我们的歌声飞舞起来吧。 (4)播放主题音乐,边用手模仿踢毽子动作边哼唱主题 小结:主题的节奏比较规整、密集,就像小朋友在有节奏的踢毽子,在乐句的结尾有一个平稳的长音,好像毽子传递给了其他的小朋友。 (5)聆听主题演奏乐器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段主题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做,认真地来听一听。 (介绍木琴) 师:木琴是一种打击乐器,因为它的琴键都是用木片制成的,所以称为木琴。它琴键的排列跟钢琴键盘的排列一样,演奏时演奏者双手手持琴棒敲击发出声音。谁愿意上来试试?木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音色清脆、短促) 师:王义平爷爷为什么选择用木琴来演奏音乐的主题呢?(很好的表现出了毽子灵巧的形象)。 3.再次聆听,师画旋律线,找出主题音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对木琴演奏的主题音乐很了解了,我现在想把整首乐曲请出来,请你们找找,木琴演奏的主题音乐藏在乐曲的哪个位置?(边听师边画旋律线) 4.分乐句聆听 (一、二乐句)师:你们的聆听习惯真不错,木琴演奏的主题藏在哪了?(一二乐句白色粉笔部分) (第三、四乐句) 师:王义平爷爷不但用木琴来演奏主题,还用了其他不同的乐器重复变奏主题,使我们的音乐更加地丰富,富有变化。我们接下来听听用小提琴重复变奏的这段主题,发生了什么事呢? 小结:这个部分用小提琴演奏,仿佛换了另一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