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24155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48665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陶弘景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01 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02 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03 学习目标 轻盈( ) 喧哗( ) 驿道( ) 奔流( ) 草甸( ) 矗立( ) 目眩( ) 闸口(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 蘸( ) 眺望( ) 流淌( ) 擦拭( ) 硕大( ) yínɡ xuān yì bēn diàn chù xuàn zhá pái huái fěi yàn zhàn tiào tǎnɡ shì shuò 检查预习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矗立:高耸地立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检查预习 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诗人、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他的第一部 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 作者简介 题目《一滴水经过丽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一 滴 水 经 过 丽 江 指文中的“我” 文中的主要内容,包含时空的含义 文章描写的对象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1)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3)划分课文层次。 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整体感知 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 整体感知 “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小桥 店铺 纳西人院子 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5) 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见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 划分课文层次。 第二部分 (6—16)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现在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江古城,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的故事。 整体感知 第1段有什么作用 品析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研读课文 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 “我”是一片雪,然后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后来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化为雪之前,“我”是一滴水。 研读课文 “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开满鲜花的树。 ◎马帮来往的驿道。 ◎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研读课文 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古城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研读课文 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品析第二部分 “我又睡去了” “我”再次醒来的所见所闻 承上 启下 研读课文 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开门见山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研读课文 “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