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51953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诵清单+练习题】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413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背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诵清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⑵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⑶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⑷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⑴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⑵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反映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商业:⑴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⑵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如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 ⑶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3。 3.影响:⑴积极: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了经济发展。 ⑵消极: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人地矛盾逐渐突出,植被和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一、单选题 如图为某时期中国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丝绸之路开辟 B. 江南地区开发 C. 海外贸易繁荣 D. 清朝经济兴盛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到康熙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C.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D.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了开发 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该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主要是因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那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有() ①玉米 ②甘蔗 ③甘薯 ④棉花 ⑤烟草 ⑥茶叶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统治时期)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得以普遍种植,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原因? A. 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 科学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C. 长期战乱,人口锐减 D. 康乾盛世人口激增 下表为清朝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对其变化原因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A. 统治者重视农业 B. 推行垦荒政策 C. 城镇经济的发展 D. 人民的辛苦劳动 如图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现象得益于 A. 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 当时平均气温持续降低 C. 明代工程长城最终完工 D. 纺织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清朝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