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5289

自学导航——第2章 生物与环境自测题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67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自学,导航,2章,生物,环境,自测
  • cover
第2章 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青山绿水”与“穷山恶水”两个成语的深刻含意说明,在生态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水分 B.土壤 C. 山地 D.森林 2.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 A.某温室中的全部花卉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C.一块稻田 D.浙江天目山上的所有生物 3.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4.在安吉的天荒坪旅游区内有一棵70年高龄的古树,它粗大的树干上有一个树洞,洞内有积水、昆虫、蕈类、细菌等,这里所叙述的是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无法确定 5.虱和蚤生活于哺乳动物的体表,并从其体表吸取血液而生存,同时还传染疾病。虱和蚤的这种生活方式叫(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捕食 D.种间互助 6.分解者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下列生物不属于分解者的是( ) 7.在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问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以及氧气是否充足等因素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者 B.消费者 C. 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在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以首先( ) A.由固氮生物固定 B.由光合作用固定 C.由草食动物采食 D.由肉食动物捕食 10.2011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生产者 B. 消费者、生产者 C.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 12.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做一个 ( ) A. 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13.下列具有保护色的动物是( ) 14.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鱼类、浮游动物、绿色水生植物和真菌等生物,则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开始于( ) A.绿色水生植物 B. 浮游动物 C.鱼类 D.真菌 15.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 有机物里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16.对海洋生物的调查发现,水深200米以下有水生动物,但几乎没有植物生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盐度高 B.温度低 C.没有阳光 D.海水含氧量低 17.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 B.乙是消费者 C.丙是分解者 D.丁是分解者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食物链的关系 19.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堪称“高原精灵”,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人类不去干扰它,它就能生活得很好。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84年以来,藏羚羊遭到了最残酷的猎杀,因为在它身上长着最优质的羊绒。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 B.食物缺乏引起大量死亡 C. 出生率过低 D.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乱捕滥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