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659071

大象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 4.2 找空气 (课件19ppt+教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49866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象,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空气
    (课件网) 7 找空气 看不见,摸不到,没有颜色和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你们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它在哪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找找空气在哪 ①塑料袋“装”空气 找找空气在哪 ②粉笔里的空气 找找空气在哪 闭上小嘴巴,用小手捏住小鼻子,有什么感觉? 5、做一做 ①制作“小火箭” ②展示“小火箭” 6、比一比 谁的“小火箭”飞得最高。 原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 闻一闻 ,说一说 你最喜欢空气为我们带来哪些香味? 为什么会出现难闻的气味 小朋友们 请每位小朋友拿一个塑料袋,我们一起到外面找空气去吧! 谢 谢 3 数鱼业 C 02 才 ● 图行天下 nipic.com/Qc 4 9 呢图网www.nipic.com/:-zc生 0201007231550335743 昵图网nipic.com/翌天 昵图网www.nipic.com8Y:25872192I N0:20110731111346496000 汇图网www. 编号:20121204111534296200 汇图网正版商业图库(www.)by:红圈头 生 D LOCK TTTTTU 决 昵图网www.nipic.com 8Y:山uz25285002 N0:20100226103842400458 昵图网 www.nipic.com Bj1234No.20130516088135362100《找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空气第二课的内容。 从课标内容来看,本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领域的内容,物质世界是由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和能量的表现形式组成。课标要求1—2年级: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知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本课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体验,观察思考,感受空气的秘密,将“做”与“思”进行有效地融合,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从单元结构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空气现象的认识,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按照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共有《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三课组成。 ( 1.2通过做把塑料袋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1.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在一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有中有空气。 2.2 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体中是否有空气,知道在一些物体内部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1.3 通过憋气活动,体会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1. 找空气。 2. 这里有空气吗? 2.3 通过想办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三、空气 3. 空气是什么样的? 3.1 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2 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了解空气会流动。 3.3 通过与水的比较,知道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 从本课内容看,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月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戴的。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它包含三个小活动:当学生在袋子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频;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人水中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这种能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能拂过面颊、能吹响口哨、能在水中冒气泡的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第三个活动,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看,空气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又比较抽象的。一年级学生虽然朦胧地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是种物质,尤其是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