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变奏曲》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二年级下册共编成八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充分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此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的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我的音乐表现》,那么我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大胆的进行了探索。打破了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在音乐课堂中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学习一些音乐创作的方法,并力求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创作不仅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且为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欲望创造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闪烁的小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并通过演唱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之情。 2.通过简单的四分、八分音符及三拍子节奏创编,让学生体会了解,同样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一系列情景变化,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在情景变幻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内容: 1. 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2. 编创四分、八分音符及三拍子的节奏,并体验多声部。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使学生习与创作,乐于创作。 2. 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创作手法,重组法加减法,同时体验不同的节奏,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纸张、自制乐器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情感。 让学生听节奏鼓点进教室,教师即兴更换三种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并初步感受三种不同时值的节奏。) 二、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创设引子 (1)呈现“夏天热闹的傍晚”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编创各种声响来体验表现夏天的各种景象。 师:多么热闹的夏天啊,听,传来了什么声音? (2)教师用手指弹纸张,发出滴滴的声音,好像在下雨;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用手搓纸张,发出蟋蟀的叫声,你能模仿出来吗? (3)学生创编各种声响。 (4)教师提炼经典的、具代表性的、不同节奏的声响,并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练习。(并注重渐强和渐弱的体现,表现从小雨到大雨,最后又转到小雨这一情景设计。)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为音乐剧的表演做铺垫。) (二)小星星散步(感受四分音符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1)雨过天晴,一转眼到了晚上,小星星们迫不及待的出来玩耍了。学生 聆听歌曲《闪烁的小星》(教师慢弹一遍),感受其中的音乐形象及悠闲的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节奏中的强拍,从力度上进行渗透,充分调动孩子的耳、眼、脑、肢体等,为后面的情景创设做好铺垫,以达到最终的声、形、情的协调统一,实现课堂空间、时间、师生关系等教学要素的重组,提高课堂效率。) (2)出示节奏,让学生选择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小星星的情绪。 (3)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让学生律动体验。 (设计意图: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不同的情境中,通过模仿小星星的律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小星星迷路(感受八分音符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1)下雨了,小星星突然找不到同伴们了,学生聆听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