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8165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6次 大小:3634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 cover
课题: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课标与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课标分解: 教材分析: 香港、澳门是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课,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案例来介绍给学生,以香港特征为主、澳门为辅,从港澳的地理位置入手,结合人多地峡和港澳的“身 世”及政策, 重点探究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及相互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具有一定的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的空间概念基本形成,所以学习港澳这节课的难度不大,只要教师正确及时点拨引导,激发他们学习地理兴趣,这节课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认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技能.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等;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创新支点的设计:利用一系列的图文资料让学生能准确分析港澳的人地特点,并知道祖国内地与港澳的密切关系。 学习方法与媒体: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3.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1、右图中填写四个地球区域的名称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3、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产活动一:港澳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港澳地区的位置、人地关系) 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对比形式完成港澳的基础知识: 回归祖国时间 位置 范围 人口密度 香港 澳门 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你得到结论是什么? 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5、读P28:“阅读材料”,了解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及政策: 我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实行 的政策,祖国内地实行 制度, 香港和澳门实行 制度。 学习活动二:探究港澳的经济发展(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6、港澳地区 很发达,香港是 、 、 、 和 。 7、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 。 学习活动三:探究港澳如何与祖国内地进行联系(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知道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8、对照“香港和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交流祖国内地与香港如何进行优势互补的 内地的优势: 香港的优势: 归纳优势互补的模式。 9、读课本P31“阅读材料”,了解香港的转口贸易 是世界上著名的转口贸易港, 是港澳大转口贸易伙伴。 三、质疑问难:根据情况定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