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86110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下册 5.8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75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下册,有理数
  • cover
5.8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体会运算律的作用. (2)在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进行有理数准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有理数的乘方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法则的发现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乘方法则的发现,混合运算中最佳运算方法的寻找.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1.情境导入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5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 折叠一次: 折叠两次: 折叠三次: 折叠四次: 折叠五次: (2)进一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投影上显示高高的楼房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它们的高度.然后提问:如果一层楼有3米高,把足够长的0.1毫米的纸连续折叠20次会有多少层高?折叠几次就会超过珠穆朗玛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师:连续折叠20次大概有35层楼高,连续折叠27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而折叠30次就有12个珠穆朗玛峰了.这一惊人的答案令学生非常惊叹和兴奋,并集中精神,进入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2.引出课题: 如何用算式表示折叠20次、27次甚至于折叠更多次后的高度呢? 20个2,27个2,或者更多的2相乘,怎么表示?有没有简化的表示方法? 二、学习新课 1.概念教学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平方,22代表什么意思? (2)乘方及相关概念 个相同因数相乘,记作 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中,相同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读作.(是任意有理数,是正整数) 特别的, (是正整数) (3)例题分析 指出下列各组乘方中的底数、指数 1),, 2),, 3)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观察并判断下列各数的符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例题分析 计算:(1) (2) (3) 3.计算器中乘方的使用 三、巩固应用 1.填表 运算 加 乘 乘方 结果 差 商 2.填表 乘方 底数 指数 3.填表 -4 0.1 0 -1 -1 2 3 4 7 101 四、拓展创新、引导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问题1: 解决下列问题: 1.观察下列三行数 -2,4,-8,16,-32,64……①; 0, 6,-6,18,-30,66……②; -1,2,-4,8, -16,32……③. (1) 第①行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 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 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3个数的和. 学生活动设计: 让学生充分观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发现第①行数的排列规律为: -2,(-2)2,(-2)3,(-2)4,(-2)5,(-2)6…… 对于第二个问题,对比第②行与第①行对应位置的数可以发现第②行的数是第①行对应位置的数加2,即: -2+2,(-2)2+2,(-2)3+2,(-2)4+2,(-2)5+2,(-2)6+2……. 对比第③行与第①行对应位置的数可以发现第③行的数是第①行对应位置的数0.5倍,即: -2×0.5,(-2)2×0.5,(-2)3×0.5,(-2)4×0.5,(-2)5×0.5,(-2)6×0.5……. 对于第三个问题,首先可以确定第①行中的第10个数为(-2)10,于是可以得到第②行的第10个数是(-2)10+2,同理利用得到第③行第10个数是(-2)10×0.5. 于是有: (-2)10+[(-2)10+2]+[(-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