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689691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2.3 氧气(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20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
    3 第2课时 燃烧与灭火 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1.控制变量法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铜片上的白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   。 (2)铜片上的红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铜片上的白磷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  ; ③             。 知识点 2 灭火 2.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3.火灾救援离不开科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降低着火点 4.某同学用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下列四个成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不合理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D.“釜底抽薪”———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5.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加热速度太慢,这时可以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这样火焰更旺。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其原理 (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图)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 B.氢氧化铝分解生成的水蒸气降低了燃烧物表面氧气的浓度 C.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D.氢氧化铝分解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8.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要将它投掷到火场中,“AFO”的引线接触到火焰,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就会受热膨胀破裂而向周围喷洒,起到灭火的效果,“AFO”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 A.将可燃物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干粉的催化作用减缓了燃烧的剧烈反应 9.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用图探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一:通入氮气,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  。 10.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自|我|提|升 11.[例题] 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移走可燃物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