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07134

3.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3708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决定,导体,电阻,小的,因素,同步
  • cover
粤教版(2019)必修三 3.2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库仑定律可知,当两个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于无穷大 B.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测得元电荷的数值 C.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D.电阻率是反应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制成的电阻,其阻值越大 2.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因为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单位制的原因,产生了很多的常数,下面关于高中物理中所学到的一些常数的单位表达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率的单位: B.重力加速度g的单位: C.静电力常数k的单位: D.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单位: 3.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丝甲和乙,长度均为L,横截面积均为S,将甲对折起来,将乙拉长为原来的两倍后,将两根金属丝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甲、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A.1:4 B.1:16 C.4:1 D.16:1 4.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3次,求其平均值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3次,求其平均值 C.连接电流表时,使电流从“+”或“-”接线柱流入均可 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越大越好 5.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木质的属性。如电场强度E、导体的电阻R、电容C、电流强度I、电势φ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下列几组公式均属于比值定义的是 (  ) A. B. C. D. 6.如图所示,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均为正方形的导体,R1边长为2L,R2边长为L,若R1的阻值为16Ω,则R2的阻值为(  ) A.4Ω B.8Ω C.16Ω D.64Ω 7.一段粗细的均匀的导体长L,电阻是,把它均匀地拉到长10L,则其电阻变成(  ) A. B. C. D. 8.如图所示,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上表面均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导体甲、乙,高度均为,甲、乙上表面边长分别为,则(  ) A.从图示电流方向看,甲、乙电阻之比为 B.从图示电流方向看,甲、乙电阻之比为 C.若电流方向均为竖直向下,甲、乙电阻之比为 D.若电流方向均为竖直向下,甲、乙电阻之比 9.对更高温度下实现超导的导体材料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赵忠贤 B.麦克斯韦 C.南仁东 D.赫兹 10.2019年3月19 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的倒数,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的单位是 B.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D.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 11.如图所示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长方体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m,b=0.2m,c=0.1m,当容器内注满某电解液,通电后,电压表U=10V,电流表I=5mA.则电解液的实际电阻率ρ(  ) A.略大于40Ω·m B.略小于40Ω·m C.略大于10Ω·m D.略小于10Ω·m 12.如图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各处的电阻率相同,三边长分别为a、b、c,当M、N两端的电压为U时,金属块中的电流为I;当P、Q两端的电压为U时,金属块中的电流为(  ) A.I B. C. D. 1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橫截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研究带电体时,满足一定条件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这利用了等效法 C.在研究电场时,常用电场线来描述真实的电场,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在电路中,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