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22166

京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9.1 动物的运动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1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03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运动
  • cover
七年级生物·运动的产生·白桦 运动的产生 授课年级:初 一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课对应课程标准为“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课标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资料说明动物运动所依赖的具体结构。本节课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等生命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理性思维。最终树立学生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教材分析课程选自北京-出卷网-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中第九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材在本章内容设计了两节内容,第一节是“动物的运动”,在介绍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后开展了对①骨的形态结构以及成分和特性;②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形成一个整体;③骨骼肌收缩是运动形成的动力;④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骨骼和肌肉协调完成运动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为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的学习做铺垫。结合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授课内容,课程内容将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承接骨连结部分的知识内容,借助自制教具引导学生理解运动产生与骨骼肌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建立 “运动产生的模型”。带领学生1.分析找出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证据;2.模拟骨骼肌的附着方式,体会骨骼肌对运动完成的重要作用;3.说出运动产生需要神经系统参与,骨骼和肌肉的相互协调。并渗透“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等生命观念。学情分析本节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然观察法和调查法对我校学生学情进行诊断分析,总结学情特点有以下三点:心理认知特点:从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及对知识的认知特点上看,初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专注度较低。知识能力储备:在知识结构方面,初一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七年级下册书的学习,知道神经系统能够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学生大致知道动物的运动主要依靠运动系统,并知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在能力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依据生物体结构推理其功能的能力。主要困难障碍:1.学生对于拿到教具后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2.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建立初步骨骼肌与骨骼关系模型的过程存在一定理解偏差,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对模型进行组装。3.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且学生活动较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需要严格把控时间。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骨骼肌的结构及功能。说出运动形成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说明运动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过程与方法:尝试分析模型,建立骨骼肌与骨骼的关系,模拟“伸膝”运动的完成。归纳利用生活中常见模型,建立新模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等生命观念。 教学重点 说出骨骼肌的结构及功能。说出运动形成的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说明运动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教学难点 尝试分析模型,建立骨骼肌与骨骼的关系,模拟“伸膝”运动的完成。归纳利用生活中常见模型,建立新模型的方法。 教学资源 视频、自制教具(两根由一个钉子在一端固定的木条)、皮筋、摁钉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 出示运动的骨骼动图,提出问题:骨骼在完成运动时,除了骨和骨连结之外,还有哪些结构参与和配合? 思考并回答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