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夜色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夜晚的景色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在城市或乡村,不论是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的景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本课的教学意图,首先,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是一一种积淀,黎明破晓,蓄势待发,光明就在前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体验过不同材料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在本教材中,学生要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让学生通过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好,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在教学设计中,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夜色的美,并能自己应用色彩来对夜色的美进行美术表现,透过夜色感受到生活的美,从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体验夜色的美妙景象,掌握冷色调的相关知识。 2.感受夜晚多彩的光为漆黑的夜带来不一样的色彩,能运用生动的色彩关系表现不同的夜色,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透过夜色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通过色调的变化、对比来表现夜色的美。 难点:构思夜景,能用冷色调来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白天到黑夜的视频、示范的颜料工具等。 2.学具:一张自己喜欢的夜色照片、绘画用纸、绘画工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夜》的钢琴曲,教师娓娓道来:“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 灯火斑斓,夜如同黑色的幔帐慢慢地披在天空上,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板书揭题:《夜色》 。 2.学生活动:倾听、感受夜色美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夜色的“等待”来体现美好的“期待”,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环节深入感知夜色做好情感铺垫。 (二)分析色彩,深入感知(预计用时8分钟) 1.色彩体验。 (1)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地点(场景)白天与黑夜的景色。提问:“白天的景色与夜色有何不同?” (2)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对比分析作品,回答问题,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3)教师活动:补充式小结(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色彩分析。 (1)教师活动:课件呈现另一组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组织“找不同”游戏。 提出要求: ①看谁找到最多的不同色彩。 ②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2)学生活动:观察、分析白天的景色与黑夜的摄影作品———找不同”。 (3)师生活动:互动式小结:分析夜晚的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引导学生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提问:“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色调、冷暖、明度、纯度。 (4)学生活动:赏析作品,讨论、交流,举手回答问题。 (5)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明、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