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40398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3250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课,五四运动,教案
  • cover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教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对了,这就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首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播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这首歌也与五四运动相关,进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谈会议”,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但是这些正当要求都被置若罔闻,甚至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教师:这一消息传入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5月1日,上海《大陆报》 材料二:“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2.爆发 展示图片: 教师: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游行示威,次日举行总罢课,五四运动爆发。 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学生们的诉求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还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 展示图片: 教师:运动开始后,学生们不顾反动军警的阻拦,举行了浩浩荡荡的示威游行活动。北洋政府出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开始,同时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过渡:北洋政府逮捕爱国学生后,五四运动又会走向何方呢?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经过 教师: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爱国不仅仅是学生的事,随之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展示课件: 教师:爱国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与学生罢课并称为“三罢浪潮”,随即席卷全国,五四运动的地点和主力发生变化,进入第二阶段。 展示材料和图片: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教师: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起到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